“生命擺渡人”汪勇:繼續做個中國好人
7月15日,汪勇獲聘2022年度網絡誠信宣傳大使;前不久公布的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的候選人中,他也榜上有名。從沒有硝煙的武漢抗疫戰場回歸正常工作生活,汪勇的一個樸素愿望是:“繼續做個中國好人。”
2020年年初武漢暴發新冠肺炎疫情,這名普通的85后快遞小哥站了出來,在76天里,他旋風般地組建起包括交通、餐飲、生活物資等方面的服務網,全力為處于“風暴眼”中的金銀潭醫院一線醫護人員提供“補丁式”后勤保障。
危難時刻,一個人迸發的力量不可思議——從一天跑30多個來回接送醫護人員,到組織起志愿車隊;醫護人員吃不上熱飯,他千方百計尋找愛心資源,為7800名一線醫護人員送來盒飯;了解到醫護人員的各種日常生活需求,他不厭其煩地幫著修眼鏡、買拖鞋、訂蛋糕、買秋衣秋褲……汪勇被譽為“生命擺渡人”。
汪勇守護戰“疫”醫護人員的故事成為一段佳話。疫情過后,他成了不少青少年心中的平凡英雄。
汪勇的手機里至今保存著一張照片,是廣州市越秀區農林下路小學五年級三班學生孫盟鷗寫的《〈快遞小哥搞定金銀潭醫護難題〉的讀后感》,其中寫道:“汪勇是一名再普通不過的中國人,但他卻是我們的榜樣,我們少先隊員也應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。”汪勇看了挺感動,“我能感受到孩子的心情,一筆一劃非常認真”。
汪勇受邀到大學宣講時,有學生提問:不知道自己在學校應該學什么,不知道未來的人生方向,不知道如何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。
汪勇不會講大道理,他和學生分享自己在疫情期間聯系網約車公司的經歷,作為一名快遞員跟企業去談醫院的需求,“本來就是個天方夜譚,成功就是要不斷去嘗試”。
還有學生向他提問:“學習中遇到了困難怎么辦?”他向同學們講述自己為醫護人員找餐廳時一次次被拒的經歷、接送醫護人員中的種種困難,“遇到挫折的時候,還是要自己想辦法勇敢邁過那道坎兒”。
做個正直、向上向善的人,對汪勇而言是一種質樸的情懷。開車時,看到路口有石頭擋路,他不愿裝作沒看見繞路過去,而是會開著雙閃燈,下車把石頭搬開。
2015年的一天,汪勇看到一位老人在斜坡上推不動電動三輪車,就從后面幫著往前推。老人沒有注意后面有人幫忙,突然加快車速,車子勐地沖了出去。汪勇的勁兒沒收回來,三輪車的鐵刮板把他手掌連皮帶肉劃開,他去醫院縫了十幾針。
2020年4月,順豐湖北公益計劃啟動,汪勇作為志愿者積極參與,為疫情中的獨居老人、困境兒童等弱勢群體提供幫助。他計劃著要為貧困學校的學生提供電腦、校服。
經過這場戰“疫”,汪勇愈發感恩,“有人處在困境,有人需要幫助,我就一定要去做。特別是在國家有難之時,作為一個中國人,更應該貢獻自己的一分力量,哪怕待在家里不出門,勤洗手、多通風,這都是一種付出,是一種家國情懷”。
他特別喜歡一句話,“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,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。”第24屆“中國青年五四獎章”“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”“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”……以前覺得遙不可及的榮譽接踵而至,但在他心里,自己還是那個看見別人需要幫助就坐不住的普通人,“無論什么時候,都要做個中國好人”。